大約15年前,英國發明家Roger Shawyer提出了一個他稱之為EmDrive的發動機原型。該發動機不需要任何燃料,也不會產生任何排放物。它本質上是一個圓錐形或者擴音器形的結構,其內部的空腔能與微波產生共鳴,并且產生推力。如果可行的話,這將會徹底改變人類的航天事業,使星際旅行變得司空見慣。
這件事情在全球科學界引起了長期的爭議,懷疑者認為它違反了動量守恒定律,根本不可能現。但是去年由美國宇航局(NASA)科學家們進行的實驗證明他們在對EmDrive的測試中發現它產生了30—50微牛頓的微弱推力。
毫無疑問,圍繞著這樣一個非??苹玫难b置產生的爭論,同樣吸引了不少科學愛好者的注意力。而且盡管制造一個EmDrive核心的微波空腔需要非常精確的尺寸,但是要將其打造出來卻不需要太多的資源,因此很多人躍躍欲試。
不過這里還有一個難題,一般EmDrive的工作頻率在2.4GHz左右,靠業余或者DIY的技術很難得到,除非有您能夠顯著減少它的外形因素。
總有不信邪的,近日,一位名叫Paul Kocyla的太空愛好者和硬件開發工程師就試圖借助自己的3D打印機來研究這一神秘的推進技術。
“EMDrive基本上是一個封閉的微波波導管,這個波導管的幾何形狀類似一個喇叭口,一端大一端小,但是其尺寸經過精心設計。”Kocyla聲稱,“當無線射頻被發射到腔壁上時會出現諧振——根據Shawyer的理論,這會產生推力。”
根據Shawyer的理論,Kocyla設計了一個微型的EMDrive模型——Baby-EMdrive,并試圖用3D打印機把它制作出來。至于其核心部件——喇叭形的波導管,為了獲得更好的精確度,Kocyla轉向了Shapeways,用銀作為3D打印材料將其打印了出來。Kocyla稱由于其天然的導電性能,非常適合用來制作波導材料。
Kocyla用來打造自己的“Baby-EMdrive”的部件包括:
- 1×3D打印波導管(銀拋光)
- 1×3D打印支架(塑料)
- 1×無線射頻源
- 24 GHz的射頻源
- 1×直線伺服
- 1×稱重傳感器
- 1個毫克量表
使用“一個可調諧的500mW射頻源和一個可機械運動終板通過微調以形成共鳴,”Kocyla正在進行對產生共鳴的條件進行檢測。Kocyla稱這是使EMdrive發揮作用的第一步。
“到現在為止,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旅程。”Kocyla補充說,“我們希望能夠盡快拿出功能性的Baby-EMdrive。”您如果有興趣跟蹤Kocyla這個有趣項目的進展,請點擊此處進入他的項目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