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云三號氣象衛星是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B星于2010年11月5日在太原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微波濕度計作為衛星主載荷,于2010年11月11日正式開機工作,至今成功在軌運行3周年,圓滿完成在軌工作3年壽命考核要求。
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微波遙感技術院重點實驗室承研的微波濕度計包括150GHz和183GHz兩個探測頻率,5個探測通道,主要用于探測全球大氣濕度廓線及強降雨,其性能指標均優于在軌運行的國際同類設備。3年在軌運行期間,風云三號B星微波濕度計工作正常、性能穩定,持續獲取全球水汽含量、降雨量以及與臺風暴雨等強對流天氣現象密切相關的云雨大氣參數,積累了大量全球大氣水汽及強降雨等氣象資料,圖像層次分明,信息量豐富,為數值天氣預報業務和臺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提供了基礎數據,為全球大氣濕度分布探測、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提供了技術支持。
11月4日,2013年第30號臺風“海燕”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其發展速度極快,強度極大,破壞力巨大。11月10日,“海燕”登陸我國廣東、廣西及海南三亞等地區,造成停電、公路中斷、航班取消,漁民失蹤等巨大損失。風云三號B星微波濕度計成功監測到其發展路徑及登陸我國沿海等信息,為防災減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目前,風云三號C星微波濕度計正在進行在軌測試。微波遙感技術院重點實驗室項目組將繼續發揚不驕不躁的科研作風,全身心投入到風云三號C星微波濕度計在軌功能與性能考核工作中,繼續在臺風、暴雨等災害性預報中發揮重要作用。
圖一:風云三號B星微波濕度計監測“菲特”臺風
圖二:11月10日,“海燕”登陸我國廣東、廣西及海南三亞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