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國家射頻識別(RFID)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標準在上海召開發布會,會上發布了國家射頻識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標準,內容覆蓋協議符合性、性能性、可靠性、環境適應性、電磁兼容性及安全性六大方面,將進一步推動射頻識別技術的民用化進程。
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是一種利用射頻通信實現的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綜合運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地理信息技術、通訊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可以及時準確掌握物質、裝備或人員的位置、狀況、特點、身份等信息,實現全資產可視。
射頻識別技術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因其識別快捷、高效,已經在醫療、農業、工業、交通、城市管理、環境檢測等多個領域廣泛應用。生活中最常見的應用如圖書管理、交通卡、電子門票,未來在物聯網領域也將大展拳腳。
為了推動該技術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上海張江國際射頻識別產業化基地和國家射頻識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式成立,充分發揮上海集成電路及高新技術產業優勢,圍繞突破射頻識別核心技術,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近年來,聯盟堅持政產學研用的軍民融合協同創新體系,通過聯合攻關,實現了軍用標簽國產化,建設了軍用標準第三方檢測服務平臺,促進了技術、人才、資金、信息及成果轉化等要素的雙向互動。
隨著電子標簽從軍用全面轉向民用,制定一套科學完備的射頻識別產品檢測標準尤為重要。聯盟發布的標準,被業界專家評為國內射頻識別產品檢測領域中最完善的檢測規范,是對射頻識別國家軍用標準的有效延展。此舉在軍民技術和標準雙向轉移和成果孵化領域中走出了一條新路子,對于軍民融合發展模式創新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