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Outernet項目(參考鏈接[1])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也受到一些專業人士的質疑,和嘲諷。
Outernet項目主頁上提到了“地面站( Ground Stations)”,以至于有人誤解為Outernet的用戶仍然需要借助專門的衛星地面站設備在手機、平板電腦等和衛星之間做數據中繼。實際上那段話的意思是說通過地面站將內容傳到衛星上,再由衛星向用戶發送。也就是說,發布內容的人才需要地面站。
Outernet項目主頁上對技術部分說的并不是特別詳細,但大致可以明確:該項目主要提供的并不是我們常用的“打開瀏覽器,輸入網址”那種上網方式,而是基于WiFi的UDP多播,提供非交互的內容。可以理解為類似數字電視——你可以收看很多個臺,但不能發郵件。WiFi多播技術目前已經比較成熟,被應用在大型體育館等用戶量巨大覆蓋面積巨大的環境中(參考鏈接[2])。很多手機和平板電腦也都支持該技術。
用手機直接和衛星建立WiFi雙向通信是不太可能實現的,但如果只是接收低軌道衛星發送的多播數據,就不是“基本不可能”,只是“難度比較大”。
我覺得除盡量提高衛星的發射功率外,還可能通過縮窄波束的方式提高地面的功率密度,由此帶來的覆蓋范圍變小問題,有可能用基于移動終端的中繼來解決。因為接收Outernet項目的多播數據,想必需要安裝專門的APP,那么可以同時使該APP具有中繼功能。比如讓一顆衛星的波束指向英國,然后英國安裝了該APP的移動設備再向外廣播接收到的數據,一個接一個覆蓋整個歐洲。如果再加上緩存機制,還可以使數據跨越終端稀少的區域,傳播得更遠。
英國如果想阻止人們接收Outernet,能很容易用電磁干擾的辦法解決嗎?WiFi所用的頻段太容易被阻擋,這是缺點,但在對抗干擾時則是優點。可以在英國周圍建立一圈干擾裝置,覆蓋整個城市,但你只要到一個四面都是樓的位置,干擾信號就會被擋住,而來自天空的信號則無礙。
實際上,真正需要擔心的不是人為干擾,而是大氣環境。雨雪、霧霾,都會衰減WiFi所用的頻段,使信號到達地面時變得很弱,以至于無法用普通移動終端接收。對那些一年中大部分時間空氣質量都很差的地區,Outernet需要更多的投入才能維持數據傳輸。
當然,這些是我的猜測。Outernet項目負責人說下個月可能會公布更多的技術細節,我很期待。
最后,我想像小學生作文一樣,引用一句名人名言:“The ones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at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are the ones who do”。
參考鏈接1:https://www.outernet.is/
參考鏈接2:http://www.fiercewireless.com/tech/story/cisco-stadiumvisionmobile-leverages-wi-fi-multicast/2013-02-03
本文作者:Tombkee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