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業周刊選出今年的十大最具影響力企業,蘋果公司與新聞集團都表現搶眼,生產電信設備的華為集團也上榜。
這次被選出評比的企業有三分之一來自發展中國家,凸顯新興市場企業也開始在全球扮演領導角色。總部設在深圳的華為跳脫只會削價的中國廠商窠臼,早一步發展高端產品,現在已是全球重量級的電信網絡設備、手機生產商。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則是扮演全球石油央行的角色。沙國6月宣布開始大幅增產石油,被視為這波國際原油大降價的起爆點。這家公司供應全球10%的原油,而且是少數有能力即時提供額外產能的石油生產商。
蘋果公司在推出iPod音樂播放機與iTunes網絡商店后,完全改寫了音樂產業的生態,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現在,隨著iPhone成功賣出1300萬支,蘋果公司正在挑戰諾基亞、RIM等公司,在智能手機市場攻城掠地。
網絡搜尋引擎巨人Google也是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商業領域,沒有公司能與之匹敵。Google的關鍵字廣告同時搖撼了網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報紙、雜志與傳統網站都必須去適應Google創造的新世界。
但是新聞集團仍舊是媒體業關注的焦點。這家傳統媒體巨人買下華爾街日報,積極進軍東歐的電視市場。梅鐸創辦的新聞集團當初在一片不看好中設立了福斯新聞臺,現在成為美國最賺錢的電視臺之一。新聞集團也洞察先知,買下MySpace社群網站。
每周都有1億美國人造訪購物的沃爾瑪,則是地球上最大的零售龍頭,有巨大的實力壓低采購價碼,并迫使同業跟進。沃爾瑪引進的物流技術,以及對于供應商的污染和勞工環境要求,都變成全球供應練的標準。
聯合利華則是采取降低包裝分量的策略,讓名牌產品也能在最貧窮的市場銷售。摩根大通銀行則以其穩健保守的策略,在這波金融海嘯中擁有大舉擴張的實力,吃下貝爾斯登公司。
孟山都公司(Monsanto)積極發展生物科技,讓菲律賓農民種的玉米天然防蟲,讓印度農民產量增加50%。豐田汽車公司也是潮流的創造者,該公司的油電混合動力車成為豐田的活招牌,使豐田在今年躍升成全球最大的汽車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