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 圖書 > 通信
定價: | ¥ 85 | ||
作者: | 柯熙政,諶娟,鄧莉君 著 | ||
出版: | 科學出版社 | ||
書號: | 9787030401281 | ||
語言: | 簡體中文 | ||
日期: | 2014-04-02 | ||
版次: | 1 | 頁數(shù): | 314 |
開本: | 16開 | 查看: | 0次 |

服務商城 | 客服電話 | 配送服務 | 優(yōu)惠價 | 購買 |
![]() | 400-711-6699 | 滿29至69元,免運費! | ¥68 | ![]() |
《無線光MIMO系統(tǒng)中空時編碼理論》共計12章,涉及無線光MIMO的信道模型及信道容量、湍流大氣中多孔徑發(fā)射/多孔徑接收技、正交空時分組碼、分層空時編碼、混合空時編碼、空時網(wǎng)格編碼及MIMO技術的檢測算法等內容,討論了無線光MIMO系統(tǒng)的關鍵技術,提出了無線光MIMO系統(tǒng)空時編碼的基本框架。
1緒論
1.1無線激光通信
1.2光MIMO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
1.2.1國外發(fā)展現(xiàn)狀
1.2.2國內發(fā)展現(xiàn)狀
1.3光MIMO系統(tǒng)
1.3.1光MIMO系統(tǒng)的組成
1.3.2無線光MIMO技術的分類
1.3.3無線光MIMO中的空時編碼分類
1.3.4從SISO信道到MIMO信道的演變
1.4無線光MIMO系統(tǒng)中的關鍵技術
參考文獻
2湍流大氣中多孔徑發(fā)射/多孔徑接收技術
2.1多光束發(fā)射系統(tǒng)性能分析
2.1.1多光束發(fā)射的光強起伏
2.1.2多光束發(fā)射的光強分布
2.1.3多光束發(fā)射系統(tǒng)誤碼率特性
2.2多孔徑接收
2.2.1多孔徑接收器的等效平均因子
2.2.2誤碼率性能分析
2.3多光束發(fā)射/多孔徑接收實驗
2.3.1多光束發(fā)射系統(tǒng)組成及實驗
2.3.2多孔徑接收系統(tǒng)構成及相關實驗
參考文獻
3信道模型與信道容量
3.1光MIMO的信道模型
3.1.1光MIMO的信道模型
3.1.2PPM調制時MIMO的信道模型
3.2光MIMO系統(tǒng)的信道容量
3.2.1信道系數(shù)確定時光MIMO系統(tǒng)的信道容量
3.2.2信道系數(shù)隨機時光MIMO系統(tǒng)的信道容量
3.2.3典型MIMO系統(tǒng)的信道容量
3.2.4PPM調制時MIMO系統(tǒng)的信道容量
3.3OOK調制與PPM調制性能比較
3.3.1OOK與PPM調制時的性能
3.3.2無線光MIMO信道容量仿真
3.4空時編碼設計準則
3.4.1慢Raleigh衰落信道的編碼設計準則
3.4.2快Raleigh衰落信道的編碼設計準則
參考文獻
4正交空時分組碼
4.1Alamouti空時編碼
4.1.1Alamouti碼的編碼
4.1.2Alamouti碼的譯碼
4.2光通信中的Alamouti空時編碼
4.2.1改進Alamouti碼的編碼
4.2.2改進后Alamouti碼的譯碼
4.3比特補碼式的正交空時編碼
4.3.1比特補碼式正交空時碼的編碼方法
4.3.2比特補碼式正交空時編碼的譯碼
4.3.3比特補碼式正交空時編碼的誤碼性能
4.3.4仿真分析
4.4脈沖位置正交空時編碼
4.4.1脈沖位置正交空時編碼的編碼原理
4.4.2脈沖位置正交空時編碼的譯碼原理
4.4.3脈沖位置正交空時編碼的誤碼性能
4.4.4仿真分析
4.5級聯(lián)正交空時編碼
4.5.1RS碼
4.5.2級聯(lián)正交空時編碼
4.5.3級聯(lián)正交空時編碼的性能分析
參考文獻
5分層空時編碼
5.1大氣激光通信中分層空時編碼模型
5.1.1分層空時碼模型
5.1.2分層空時碼的編碼原理
5.2分層空時編碼的譯碼算法
5.2.1分層空時碼編譯碼原理
5.2.2最大似然譯碼算法
5.2.3線性譯碼算法
5.2.4非線性譯碼算法
5.2.5分層空時碼的檢測方法
5.2.6串行干擾消除譯碼算法和線性譯碼算法的比較
5.2.7PPM調制時分層空時碼的誤碼性能分析
5.3分層空時碼性能分析
5.3.1水平分層空時編碼
5.3.2對角分層空時碼
5.3.3螺旋分層空時編碼
5.3.4H.BLAST、D.BLAST和T.BLAST性能對比分析
5.3.5級聯(lián)分層空時碼仿真分析
5.4垂直分層空時碼性能分析
5.4.1最大似然譯碼算法的性能分析
5.4.2線性譯碼算法的性能分析
5.4.3串行干擾消除譯碼算法的性能分析
參考文獻
6混合空時編碼
6.1光通信中混合空時編碼的編碼
6.2光通信中混合空時編碼的譯碼
6.3混合空時編碼的性能分析
6.3.1誤碼性能分析
6.3.2幾種編碼方式下分集度和頻譜效率的對比
6.4仿真分析
參考文獻
7空時網(wǎng)格編碼
7.1空時網(wǎng)格編碼
7.2MIMO.PPM分析
7.3無線光MIMO空時網(wǎng)格碼
7.3.1發(fā)射信號模型
7.3.24PPM.STTC編碼調制與譯碼
7.3.3仿真及結果分析
參考文獻
8差分空時編碼
8.1差分空時碼的研究現(xiàn)狀
8.2基于群碼的差分空時碼
8.2.1基于群碼的差分空時碼的編碼
8.2.2基于群碼的差分空時碼的譯碼
8.3光通信中的差分空時碼
8.3.1基于2PPM調制的差分空時碼的編碼
8.3.2基于2PPM調制的差分空時碼的譯碼
8.3.3仿真分析
參考文獻
9酉空時編碼
9.1酉空時碼的編碼原理及差分酉空時碼調制
9.2基于旋轉因子的酉空時碼編碼
9.2.1射頻中基于相移鍵控的酉空時編碼
9.2.2基于PPM調制的酉空時編碼
9.3酉空時碼的譯碼原理
9.3.1已知信道狀態(tài)信息
9.3.2未知信道狀態(tài)信息
9.4仿真結果
參考文獻
10自適應分層空時編碼
10.1自適應調制編碼技術研究
10.2自適應調制編碼的基本原理
10.3FSO.MIMO中4×4的自適應分層空時編碼
10.3.1FSO.MIMO中4×4的自適應分層空時編碼的原理
10.3.2光通信中的正交空時分組碼與垂直分層空時碼
10.3.3自適應分層空時碼的編碼
10.3.4自適應分層空時碼的譯碼
10.4接收信噪比的計算
10.5仿真分析
參考文獻
11室內MIMO.VLC系統(tǒng)性能分析
11.1室內MIMO.VLC系統(tǒng)模型
11.1.1發(fā)射機設計
11.1.2接收陣列設計
11.1.3最大似然聯(lián)合檢測
11.1.4選擇合并算法
11.2室內MIMO.VLC系統(tǒng)性能
11.2.1誤碼性能
11.2.2信道容量
11.3空時編碼
11.3.1MIMO.VLC系統(tǒng)空時編碼模型
11.3.2雙發(fā)射天線空時編碼
11.3.3多發(fā)射天線空時編碼
11.3.4最大似然譯碼
參考文獻
12MIMO技術的檢測算法
12.1MIMO系統(tǒng)的基本檢測算法
12.1.1最大似然檢測算法
12.1.2線性檢測算法
12.1.3非線性檢測算法
12.1.4仿真結果
12.2MIMO系統(tǒng)的迭代檢測算法
12.2.1MIMO迭代檢測技術
12.2.2MIMO迭代檢測算法
12.2.3Monte Carlo統(tǒng)計方法
12.2.4MCMC檢測算法
12.2.5仿真結果
12.3Turbo碼編碼
12.3.1Turbo迭代譯碼結構
12.3.2MAP算法
12.3.3Log.MAP算法
12.3.4Turbo.BLAST系統(tǒng)
12.3.5迭代檢測算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