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专区欧美精品,911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欧美午夜影院一区

LTE系統(tǒng)原理及應用

2013-03-29 來源:微波射頻網 我要評論(0) 字號:
主題圖書: LTE
定價: ¥ 55
作者: 易睿得 主編
出版: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書號: 9787121149603
語言: 簡體中文
日期: 2012-01-01
版次: 1 頁數(shù): 409
開本: 16開 查看: 0
LTE系統(tǒng)原理及應用

商城購買

服務商城 客服電話 配送服務 優(yōu)惠價 購買
400-711-6699 滿29至69元,免運費! ¥42.5

圖書介紹

本書立足于培養(yǎng)全面型的LTE人才,按照精選內容、突出重點、提高質量的原則,系統(tǒng)介紹了移動通信技術概述、LTE關鍵技術、LTE系統(tǒng)結構和管理、LTE性能評估與演進等內容。同時,還介紹了LTE應用的成功案例,對移動通信網絡發(fā)展的前沿內容也有所涉及。

圖書目錄

第1章  移動通信概述 
1.1  無線通信系統(tǒng)概述 
1.1.1  概述 
1.1.2  無線通信的頻率和波段 
1.1.3  無線通信與地球大氣層的關系 
1.1.4  無線通信的電磁波傳播 
1.1.5  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組成 
1.1.6  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分類 
1.2  移動通信概述 
1.2.1  無線通信與移動通信 
1.2.2  移動通信的發(fā)展史 
1.2.3  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 
1.2.4  移動通信的工作方式 
1.2.5  移動通信的分類 
1.2.6  移動通信所使用的頻率 
1.2.7  移動通信的電波傳播 
1.3  蜂窩移動通信發(fā)展簡史 
1.3.1  第一代(1G)蜂窩移動通信 
1.3.2  第二代(2G)蜂窩移動通信 
1.3.3  第三代(3G)蜂窩移動通信 
1.3.4  后三代/第四代(B3G/4G)蜂窩移動通信 
1.3.5  蜂窩移動通信演進分析 
1.4  通信標準化組織 
1.4.1  國際電信聯(lián)盟 
1.4.2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xié)會 
1.4.3  歐洲電信標準協(xié)會 
1.4.4  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 
1.4.5  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2組 
1.5  數(shù)字移動通信的主要技術 
1.5.1  數(shù)字調制技術 
1.5.2  多址方式 
1.5.3  話音編碼 
1.5.4  均衡、分集和信道編碼 

第2章  LTE背景與概述 
2.1  LTE簡介 
2.2  什么是3GPP 
2.2.1  3GPP的組織結構 
2.2.2  3GPP的工作方法 
2.2.3  3GPP技術規(guī)范的版本劃分 
2.3  LTE的背景 
2.3.1  移動通信與寬帶無線的融合 
2.3.2  移動通信標準化工作 
2.4  LTE標準化工作的進程 
2.4.1  LTE項目的時間進度 
2.4.2  LTE協(xié)議結構 
2.5  LTE的技術特點 
2.5.1  LTE基本指標 
2.5.2  LTE系統(tǒng)架構 
2.5.3  LTE空中接口 
2.5.4  移動性和無線資源管理 
2.6  系統(tǒng)架構演進(SAE)項目 

第3章  LTE系統(tǒng)架構 
3.1  通信協(xié)議的概念 
3.1.1  協(xié)議的概念 
3.1.2  通信協(xié)議的概念 
3.2  分層設計的概念 
3.2.1  為什么要分層設計 
3.2.2  移動通信網的分層模型 
3.3  LTE系統(tǒng)架構 
3.3.1  3GPP定義LTE系統(tǒng)架構的基本原則 
3.3.2  影響LTE系統(tǒng)架構形成的決定性因素 
3.3.3  LTE系統(tǒng)架構 
3.4  EPC與E-UTRAN功能劃分 
3.4.1  eNode B功能 
3.4.2  MME/S-GW功能 
3.5  系統(tǒng)協(xié)議框架與E-UTRAN通用協(xié)議模型 
3.5.1  系統(tǒng)協(xié)議框架 
3.5.2  E-UTRAN通用協(xié)議模型 
3.6  UMTS核心網結構和演進 
3.6.1  SAE網絡架構 
3.6.2  主要網元 
3.6.3  主要網元的部署要求
 
第4章  LTE關鍵技術 
4.1  LTE雙工方式 
4.1.1  FDD 
4.1.2  TDD 
4.1.3  H-FDD 
4.2  LTE多址技術 
4.2.1  下行多址技術 
4.2.2  上行多址技術 
4.3  MIMO技術 
4.3.1  下行MIMO技術 
4.3.2  上行MIMO技術 
4.4  調制技術 
4.4.1  LTE的調制方式 
4.4.2  BPSK與QPSK調制 
4.4.3  16QAM與64QAM調制 
4.5  信道編碼技術 
4.5.1  LTE的信道編碼 
4.5.2  卷積與Turbo編碼 
4.5.3  交織與Turbo內交織 
4.5.4  編碼塊分段 
4.5.5  速率匹配與冗余版本控制 
4.5.6  循環(huán)冗余校驗(CRC) 
4.6  小區(qū)間干擾抑制技術 
4.6.1  小區(qū)間干擾隨機化技術 
4.6.2  小區(qū)間干擾消除技術 
4.6.3  小區(qū)間干擾協(xié)調技術 
4.6.4  LTE中的干擾協(xié)調技術 
4.6.5  基于Hll和OI的上行ICIC技術 
4.7  多媒體廣播和多播(MBMS)業(yè)務 

第5章  LTE物理層協(xié)議 
5.1  物理層概述 
5.1.1  物理層協(xié)議結構 
5.1.2  物理層相關功能 
5.1.3  物理層協(xié)議規(guī)范簡介 
5.2  幀結構與系統(tǒng)參數(shù) 
5.2.1  FDD幀結構(FS1) 
5.2.2  TDD幀結構(FS2) 
5.2.3  發(fā)送時間間隔(TTI)長度 
5.2.4  子載波間隔 
5.2.5  循環(huán)前綴(CP)長度 
5.3  資源映射與調度 
5.3.1  資源單位的定義 
5.3.2  業(yè)務信道資源映射與調度 
5.3.3  下行控制信道資源映射 
5.3.4  上行控制信道資源映射 
5.4  物理信號 
5.4.1  下行物理信號與功能 
5.4.2  下行物理信號資源映射 
5.4.3  上行物理信號與功能 
5.4.4  上行物理信號資源映射 
5.5  物理信道 
5.5.1  下行物理信道 
5.5.2  上行物理信道
 
第6章  LTE物理過程 
6.1  小區(qū)搜索與同步過程 
6.1.1  SCH和BCH的時頻結構 
6.1.2  SCH的信號結構 
6.1.3  小區(qū)搜索流程 
6.1.4  SCH序列信息 
6.1.5  鄰小區(qū)搜索 
6.1.6  廣播信息和BCH結構 
6.1.7  上行同步的建立與維持 
6.2  功率控制 
6.2.1  上行功率控制 
6.2.2  下行功率分配 
6.3  隨機接入過程 
6.3.1  非同步隨機接入過程 
6.3.2  同步隨機接入過程 
6.4  下行信道過程 
6.4.1  PDSCH相關過程 
6.4.2  PDCCH相關過程 
6.5  上行信道過程 
6.5.1  PUSCH相關過程 
6.5.2  PUCCH相關過程 
6.6  切換測量過程 
6.6.1  物理層測量概述 
6.6.2  UE/E-UTRAN測量能力 
6.6.3  切換測量過程 

第7章  LTE空中接口協(xié)議 
7.1  空中接口及協(xié)議棧 
7.2  層1(L1)協(xié)議 
7.2.1  傳輸信道 
7.2.2  傳輸信道與物理信道映射 
7.3  層2(L2)協(xié)議 
7.3.1  媒體訪問控制(MAC)協(xié)議 
7.3.2  無線鏈路控制(RLC)協(xié)議 
7.3.3  分組數(shù)據(jù)匯聚(PDCP)協(xié)議 
7.4  層3(L3)協(xié)議 
7.5  NAS控制協(xié)議 
7.6  空中接口標識 

第8章  HARQ與分組調度 
8.1  HARQ原理 
8.1.1  HARQ分類 
8.1.2  HARQ工作過程 
8.1.3  3G中的HARQ 
8.2  ARQ原理 
8.2.1  FEC 
8.2.2  ARQ 
8.3  HARQ與ARQ的關系 
8.4  HARQ流程 
8.4.1  LTE下行HARQ流程 
8.4.2  LTE上行HARQ流程 
8.4.3  LTE中HARQ進程數(shù)量 
8.5  分組調度原理 
8.5.1  概述 
8.5.2  常用分組調度算法 
8.6  LTE中的分組調度 
8.6.1  LTE中資源特性 
8.6.2  調度器的基本功能 
8.6.3  調度模式與粒度 
8.6.4  調度策略 
8.6.5  傳輸塊復用 
8.6.6  HARQ對分組調度的影響 
8.6.7  上行調度 

第9章  E-UTRAN接口與功能 
9.1  X2接口及協(xié)議棧 
9.1.1  X2接口用戶平面 
9.1.2  X2接口控制平面 
9.1.3  X2接口應用協(xié)議(X2-AP) 
9.2  S1接口及協(xié)議棧 
9.2.1  S1接口用戶平面 
9.2.2  S1接口控制平面 
9.2.3  S1接口應用協(xié)議(S1-AP) 
9.3  無線資源管理 
9.3.1  無線承載控制 
9.3.2  無線接納控制 
9.3.3  連接移動性控制 
9.3.4  動態(tài)資源分配 
9.3.5  小區(qū)間干擾協(xié)調 
9.3.6  負載均衡 
9.3.7  無線接入技術間的無線資源管理 
9.3.8  無線資源管理架構 
9.4  移動性管理過程 
9.4.1  移動性管理區(qū)域劃分 
9.4.2  空閑狀態(tài)下的移動性管理 
9.4.3  連接狀態(tài)下的移動性管理 
9.4.4  不同無線接入系統(tǒng)間的移動性管理 

第10章  LTE性能評估 
10.1  LTE需求分析 
10.1.1  容量對LTE的需求 
10.1.2  部署對LTE的需求 
10.1.3  性能對LTE的需求 
10.1.4  運營對LTE的需求 
10.2  LTE仿真性能評估 
10.2.1  峰值速率 
10.2.2  控制平面時延 
10.2.3  用戶平面時延 
10.2.4  吞吐量和頻譜效率 
10.2.5  移動性 
10.2.6  覆蓋 
10.2.7  MBMS 
10.2.8  網絡同步 
10.2.9  VOIP性能評估
 
第11章  LTE部署案例、對比和演進 
11.1  LTE部署案例 
11.1.1  LTE部署案例 
11.1.2  TD-LTE部署案例 
11.2  LTE和其他寬帶移動通信技術的對比 
11.2.1  性能指標對比 
11.2.2  關鍵技術對比 
11.3  LTE的演進LTEADVANCED 
11.3.1  網絡需求發(fā)展趨勢 
11.3.2  LTE-Advanced技術趨勢 
11.3.3  LTE-Advanced與IMTAdvanced 

類似圖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定县| 衡山县| 个旧市| 蓬溪县| 涿鹿县| 铁岭县| 泰州市| 柏乡县| 高清| 确山县| 青冈县| 白水县| 伊春市| 台东县| 屏南县| 新疆| 仲巴县| 翁牛特旗| 奉节县| 北京市| 苍南县| 峡江县| 郧西县| 剑河县| 南涧| 高碑店市| 阿克| 白银市| 阿鲁科尔沁旗| 四会市| 儋州市| 西平县| 修水县| 油尖旺区| 霍州市| 铜川市| 象山县| 福贡县| 项城市| 巩留县| 枝江市|